在学校成功更名大学之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江西省苏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编写的“苏区研究文库”(第二辑)暨“苏区与红色文化研究博士书系”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谨以此“书系”向赣南师范大学更名成功献礼。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朱虹为“苏区与红色文化研究博士书系”作序。该“书系”是五位青年博士有关苏区研究和红色文化研究方面的博士论文,包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央苏区的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央苏区戏剧中的实践研究》、《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研究》、《苏区军事化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1927-1937)》、《鄂豫皖苏区文化动员与意识形态建构(1920-1937)》5部著作,字数达120余万字。该“书系”史料丰富,原创性强,是苏区研究与红色文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既有理论的研究,又有实践的阐述,还有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具有很高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央苏区的实践研究》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国钰博士所著。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理论依据,立足中央苏区,将中央苏区妇女运动与客家妇女的地位变迁统一起来,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考察苏区妇女运动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政策保障,挖掘客家妇女在革命作用下的地位变迁等,从而对中央苏区妇女运动实践行进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以启迪当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央苏区戏剧中的实践研究》由我校文旅学院郑紫苑博士所著。该书立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通过对中央苏区文艺主要形态的中央苏区戏剧及其实践进行全面考察,深入研究中央苏区戏剧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实践与苏维埃革命以及与地方社会之间构成的复杂镜像关系,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央苏区文化生活和地方社会,以及开展当下文化建设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研究》由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肖灵博士所著。该书以新时期高校开展红色文化传播为研究起点,从传播学和德育学的学科视角,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的现状、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对红色文化传播的目标原则与基本规律,红色文化传播的资源选择和内在要求,以及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播、如何进一步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等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苏区军事化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1927-1937)》由中心兼职研究员、海军工程大学龙心刚博士所著。该书主要研究1927―1937年的苏维埃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赤卫队、游击队、红军三位一体的军事化结构的形成模式、组织形态、防御效能和运行困境,着力探讨了三者之间的配合、互动与调适,重点分析了党的力量如何介入军事化结构之中,实现苏区“民众军事化,军事民众化”,完成传统“无兵文化”到近代“全民皆兵”军事体制与组织动员的有序转型。
《鄂豫皖苏区文化动员与意识形态建构(1920-1937)》由中心兼职研究员、湖北社科院邹荣博士所著。该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的鄂豫皖苏区为立论基础,从其文化动员和意识形态建构的维度进行剖析,将这段革命实践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共融共生的进程进行探讨,并挖掘其历史意义。

据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于2013年获批建立,采用“核心+主体+依托“的开放运行模式,吸引和聚集了一批青年博士,紧密围绕苏区史、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等的研究,在课题立项、论文发表、专著出版、协同创新、资政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此次出版的“苏区与红色文化研究博士书系”是继去年出版的《苏区研究与红色文化传承文库》(第一辑)之后的又一成果,恰逢赣南师范大学校名石落成揭幕和教育部社科中心主办的“第二届高校党史教育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之际,该“书系”的出版,为塑造学校和中心的学术形象、扩大学校和中心的学术影响力将起到积极作用。